第一百七十四章(1 / 2)
周冲转念一想,秦王就算心中不悦,也不可能在眼下发作,那么自己就有时间化解,这事就不急了,不愿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,接着往下说道:“王上,周冲以为真正的一统,不仅仅是疆域上的一统,而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同华夏,都认同大秦,要让天下百姓以做为华夏人而自豪,做为大秦子民而自豪。内史腾是纯粹的将军,对于政治上的事务理解力有限,有点迷糊道:“周先生,你这话什么意思?难道天下一统了,百姓就不是华夏人了?就不是大秦人了?你说话咋就这么绕,绕得我都整不明白了。周冲微微一笑,欲待解释,秦王已经表态了,双手互击一下,赞道:“周先生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,寡人也是这样认为。大秦拥有的天下是何等之大,韩赵燕魏齐楚原六国之地尽为大秦所有不说,还有北方的河套之地,南方的百越,都是大秦的。这些地方各自为政,有的数百年,有的已经上千年,甚至更长,各有各的文字语言风俗,这是大秦统一路上的大障碍,必须扫除。“寡人以为,征服疆土仅仅是统一大业的第一步,接下来应该采取措施,扫除这些障碍,让天下有统一的文字,有统一的语言,有统一的风俗。若是做不到这一点,时间一长,这些地方难保不出事,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东西,所以寡人坚决不能允许这些障碍存在。 ”秦王的话概括为一句话就是:让整个华夏拥有共同的文明!共同的文明,这才是华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。在华夏历史上,中国经历过两次大分裂时期,一次是南北朝,另一次是五代十国。南北朝分裂长达几个世纪,历经战乱。 最终还是统一了,原因就在于华夏拥有共同的文明,我们都认可华夏文化。可以假设,若是没有华夏文明,那么华夏地统一会更曲折,而始作俑者是秦始皇也!正是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,把所有华夏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,无论经历多少风雨。 华夏始终是华夏,虽有分裂、虽有战乱,最终还是会走在一起。对于秦王之言,周冲是大为赞赏,击掌赞道:“王上深谋远虑,周冲钦佩!”这是一个深知统一措施巨大影响的后来人的心声,说得特别诚恳,秦王点头道:“能得周先生如此赞同。看来寡人是对的。 ”可以这样说,统一大业的完成是秦始皇一手推动的,那些统一措施更是秦始皇的杰作,在当时反对地声浪很大,包括尉缭也持反对意见。历史重来,尉缭也没有与历史不同,仍是心存顾忌,道:“请问王上。 这事要如何做呢?”他不言赞成与否,而是问方法,明里看是在问计,实质上是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大一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。韩非,李斯,王翦他们也不可能一时就能明了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,也如尉缭一般心思,道:“是呀。 还请王上示下。 ”“这事不要问寡人,要问周先生。 ”秦王看着周冲,道:“周先生胸有成竹,还请周先生细说。 “
周冲本想趁此机会提出废分封,立郡县,但一看情势不对,一向与秦王暗合的尉缭都不与秦王同心,更别说功利之心极重的李斯。 说不定当场就会反对。因为废掉分封的话,他就不可能封侯了。 历史上李斯著名的《谏分封书》那是经历过一番曲折才写出来地。 他现在还是想弄一块地方去当土皇帝。至于韩非,因为在统一之前死掉,他的态度难以明了,依周冲观察,赞成的可能性还不大。周冲要是现在提出的话肯定是添乱,好的办法还需要好地时机,要不然的话很可能给废弃掉。废分封立郡县是整个秦始皇统一举措的核心,若是给废了,说不定中国的历史会走向另一个方向,是以周冲格外谨慎,没有万全把握不能放出来。主意一定,周冲避重就轻地道:“王上,周冲以为大秦地文字应该推行天下,让天下都使用大秦的文字。 ”果如周冲所料,这一提议没有人反对,李斯马上就道:“王上,臣等造的字已经差不多了,再过一阵子,就可以推行天下了。”在邯郸就确定造字,李斯负责,韩非和赵高参与。“好,如此甚好!”秦王很是赞成。周冲知道现在的文字就是秦朝籀文的延续和发展,总体说来古代的文字远不如后世广泛、没有后的深度,便于使用,心念一动,请命道:“王上,周冲不才,想向王上讨一差使。在秦王的记忆中,周冲就没有主动伸手要过什么东西,很是感兴趣地道:“请问周先生要什么样地差使?”周冲直言道:“王上,周冲读过一点书,对文字精通谈不上,有一点了解,想为造字出一点力,还请王上恩准。 ”要想搞艺术,成书法家,那么繁体字是很好的选择,因为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。但若单从时效性来看,还是要推简体字,比如说体字,简体就是“体”,简体却是“體”,笔划多了好多,写起来实在是费时间。若是把简体字带入秦朝,在交流上可以节省很多精力,时效性大为提高,这就是周冲的想法。秦王哪里知道周冲的用意,但他知道周冲这人不同凡响,他主动请缨,必是有十足的把握,很是高兴地道:“如此甚好。 ”李斯向周冲施礼,道:“不到之处,还请周先生指教。 ”周冲谦道:“李大人言重了,能与李大人一道参与华夏盛事,周冲激动难已。 ”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,可以恒久流传,让无数人受益。 能参与这一事件,周冲当然激动,他激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