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81(1 / 2)

加入书签

这就是缺乏骑兵的难处了,哪怕取得胜利,也很难继续扩大战果,因为追不上人家,如果刘芳亮此时手里有两千骑兵,他大可以纵马追击,将清军仓皇撤退时那些掉队的小股吃掉,甚至能追上清军大部,只要将对方缠住,便能等步兵大队追上来围歼。古代战争中,骑兵最大的作用不是冲锋,而是扩大战果和撤退时最好的预备队。刘芳亮眼看清军北去的烟尘,有些咬牙切齿他本来是想引诱何洛会把八旗精锐砸进来,然后给他一个深刻教训,没想到这鸟厮如此警惕,竟然只派了几千绿营的虾兵蟹将,见势不妙就跑路,跟个滑泥鳅似的。这倒是刘芳亮想岔了,事实上桂北一战后,又加上云南失陷,号称“满洲 开辟敌后战场袁州的南边,吉安府西部,一处叫做义山的小山脉下,数千衣着褴褛,拿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兵械的士卒艰难扎营休整下来,他们从庐陵、泰和一路西逃,在清军层层拦截追击中跋涉上千里,终于来到了明军控制下的永新、永宁地界。带头的领袖正是之前在吉安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首领李天保,此时他狼狈得不成样子,以前的两三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,其余要么溃散,要么被歼灭。从何洛会围剿吉安到明军总攻江西的一个多月时间间隔内,曾经席卷了整个吉安的民变大军面对清军精锐步步紧逼,分割包围,溃不成军。这些刚刚放下锄头没多久,武器装备稀烂的义民哪里会是清军的对手?万般无奈下,李天保决定向西寻求明军庇护,这一走,原本剩下的两万人经过十余日的长途跋涉和围追堵截后,便只剩下了四千多,而且疲惫不堪、弹尽粮绝。营地里升起篝火,准备饭食,疲惫得有些麻木的将士们开始集结起来准备吃饭,军中粮食实在不多,最多也就能再应付两三顿而已,为了节约,这几日都不过两顿稀粥而已。这些将士虽然看起来破烂不堪,但却都是青壮,这一个月来的失败虽然严重打击了民变大军,但同样的,大浪淘沙,能撑到现在的不是和清军有着刻骨仇恨,就是死里逃生的精锐。营地外,一行数十骑兵,突然扬鞭来到了门口,负责放哨的小头目当即察觉过来,连忙组织人手上前。一百多步卒手擎枪矛,聚作一团,警惕地看着对面骑兵。那骑兵为首的一名彪形大汉,细细打量了这支步兵,竟是连连点头。“纪律阵法上还有所欠缺,但胜在坚韧,有气势,若是仔细操练两三月,不失为精兵,只可惜时间太急,来不及啊。”一旁陪衬的将佐附和道“佥事可别小瞧他们,之前末将也在那李天保手中吃过不少亏啊。”彪形大汉哈哈一笑,对那小头目道“去通知你们将军,就说大明光复前军都督佥事来见!”小头目闻言惊诧,但也不敢怠慢,连忙回去禀报,李天保闻言后大为疑惑,自己这才到一天呢,怎么就找上门来了,而且还是都督佥事,如此大的官,莫不是唬人的?但也还是亲自带着将佐出去迎接,却见一名身着甲胄的彪形大汉勒马矗立在中央,旁边那人自己倒是认得,正是几月前投了明军的刘一鹏,如今据说都已经干到总兵了。“不知这位将军是?”彪形大汉略一拱手“本官光复中军都督佥事郝摇旗!”“见过郝佥事。”李天保连忙行礼,没想到对方还真的来了个都督佥事,明军的都督佥事可是二品大员,相当于六部尚书般的存在,若是换做平时,自己这等草民怕是十辈子也见不到一面。当然,郝摇旗这个二品的含金量肯定是不如六部尚书的,虽然朱由榔即位后大大改善了文贵武贱的畸形政治生态,但有些东西还是难以根除,其实也不能全怪文官,明朝文武之间的品级设定得本来就有问题。那就是武官的品级一开始就定得比较高,一个千户所的千户,手下千余人,从事实上的政治地位而言,其实也就和县令差不多,但却定为正五品。一个参将,手下管三四千号人马,品级竟然就有正三品,和六部侍郎相当,这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后世一个团级干部,居然与地方一个地市级领导相提并论,一个旅级的大校,居然和北京的副部级待遇相同……故而等到明中期以后,武将的品级过于贬值,实际上的地位和头衔完全不匹配,也就怪不得从上到下,对待武将时,总是习惯性将对方品级看低两级,差不多就是实际地位了……朱由榔为此,在设计光复军的将领品级时,还特意将参将从正三品拉到正四品,只和知府待遇相同,但即使如此,武将品级又多又烂这事依然是大家的潜在认识。“李头领,你们从庐陵一路而来,也是辛苦了。”李天保闻言有些脸红,无论如何,毕竟是被人家追着跑路,到底不光彩。“佥事说得哪里话,我等战力不济,以至于尚需贵部援手,实在是……”“诶,跑路怎么了?当初我老郝可是从北直隶一路被清军追着跑到了贵州!论不光彩,比你们丢脸多了!不照样在陛下的领导下,打回来了嘛!”说起来,其实郝摇旗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民变义军颇有感情,毕竟他当年也是这般活不下去,揭竿而起,后来又和满清打了两三年,结下血海深仇,可谓感同身受。李天保把两人请入帐中后,郝摇旗也不多言,单刀直入道“本官此来为何,想必头领心中也已有所猜度,不必说其他,就一句话,头领愿不愿意投靠朝廷?只要点头,我老郝拍胸脯保你一个总兵官!”李天保顿时沉默,说实话,当初刘靖向西投了明军时,难道他没有投靠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